大蓟炭,中药材。呈不规则的段。表面黑褐色。质地疏脆,断面棕黑色。气焦香。苦、涩,凉。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别名
马蓟、虎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鸡脚刺
性味归经
苦、涩,凉。归心,肝经。
形态特征
大蓟,多年生草本。块根纹锤状或萝卜状,直径达7mm。茎直立,高30-2000px,茎枝有条棱,被长毛。基产叶有柄,叶片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500px,宽2.5-200px,羽状深裂或几全裂,侧裂片6-12对,中部侧裂片较大,向上及向下的侧裂片渐小,边缘齿状,齿端具刺;自基部向上的叶渐小,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但无柄,基部扩大半抱茎;全部茎叶两面同色,绿色,两面沿脉有疏毛。花期5-8月,果期6-8月。
分布区域
广泛分布于河北、山东、安徽、黑龙江、陕西、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功能
本品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
主治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医家论述
1.《唐本草》:“根,疗痈肿。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大蓟兼疗痈肿,而小蓟专主血,不能消痈肿也。”
2.《本草经疏》:“大蓟根,陶云有毒,误也。女子赤白沃,血热所致也,胎因热则不安,血热妄行,溢出上窍则吐衄。大蓟根最能凉血,血热解,则诸证自愈矣。其性凉而能行,行而带补,补血凉血,则荣气和,荣气和故令肥健也。”
3.《药性论》:“根,止崩中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