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子(拉丁名CleomeviscosaL.),为白花菜科植物黄花菜CleomeviscoaL.的种子。主治驱虫消疳、主肠寄生虫病、小儿疳积。
性味归经
苦、甘,平。归脾、胃经。
形态特征
黄花菜,一年生直立草本,高0.3-1m。全株密被粘质腺毛与淡黄色柔毛,有恶臭气味。叶为具3-5(-7)小叶的掌状复叶;叶柄长2-4cm;小叶倒披针状椭圆形,中央小叶长1-5cm,宽5-15mm,侧生小叶依次减小,边缘有腺纤毛。花单生于叶腋,于茎上部逐渐变小,但近顶部则成总状或伞房状花序,花梗纤细,长1-2cm;萼片狭椭圆形至倒披针状椭圆形,长6-7mm,宽l-3mm,有细条纹,背面及边缘有粘质腺毛;花瓣淡黄色或橘黄色,倒卵形或匙形,长7-12mm,宽3-5mm,基部楔形至多少有爪;雄蕊10-20,花丝比花瓣短,花期时不露出花冠外;子房无柄,圆柱形,长约8mm,除花柱与柱头外密被腺毛,花期时亦不外露,子房顶部变狭而伸长,花往长2-6mm,柱头头状。果直立,圆柱形、密被腺毛,长6-9cm。中部直径约3mm,成熟后果瓣自先端向下开裂,表面有多条多少呈同心弯曲纵向平行凸起的棱,宿存的花柱长约5mm;种子黑褐色,直径l-1.5mm,表面约有30条横向平行皱纹。无明显花果期,通常3月出苗,7月果熟。
分布区域
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驱虫消疳的功效。
主治
用于肠寄生虫病,小儿疳积。
药理作用
曾对一般不作为食用油的八种植物油进行了食用安全性研究,Ames实验结果认为,黄花菜油并无致突变作用。
医家论述
《台湾药用植物志》:“种子煎服治腹部疾患,驱虫;外用为引赤药;其油为驱虫剂。”“种子与叶同效,内服为驱风及驱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