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鹬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鹬肉,中药材。为鹬科动物红脚鹬Tringa totanus(Linnaeus)或鹬属其他种动物的肉。具有补虚益精,健脾和胃的功效。主治久病虚损,虚寒泄泻,肝肾不足,视物不清。

性味归经

甘,温。

化学成分

肉含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脂类,甾类,糖类,维生素类。

形态特征

体长约27cm。嘴长,端部黑色,上嘴基部褐色,下嘴基部角黄色。虹膜黑褐色。头顶部浅红褐色;从嘴基到眼上白,中有褐斑;头侧和颈侧白,中有暗褐条纹;眼先暗褐,略有白斑。上体灰褐,上背及翅上的大、中覆羽和三级飞羽均浅红褐色,各羽中央有宽窄不等的黑褐色纵纹和横斑;下背和腰纯白;初级飞羽和初级覆羽黑褐色,内边缘有白色阔斑,端部白色而杂以黑褐斑;小覆羽灰褐色。尾上覆羽和尾羽均白色,而有黑褐色横斑。下体白,杂有许多暗褐色纵纹,下腹和肛周几无,在胁处则纵纹转为横斑;尾下覆羽端部有黑褐色羽干纹和少许横斑。脚橙红色,爪黑色。

分布区域

繁殖于新疆西部、甘肃、西藏南部、青海;见于东北南部沿海至海南岛,以及四川、云南等地为旅鸟;并在广东及台湾等处越冬。

功能

本品具有补虚益精、健脾和胃主治的功效。

主治

久病虚损,虚寒泄泻,肝肾不足,视物不清。

医家论述

1.《本草拾遗》:“补虚,甚暖人。”

2.《随息居饮食谱》:“暖胃,补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