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羊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岩石羊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岩石羊,中药材。为茜草科植物短刺虎刺Damnacanthusgiganteus(Mak.)Nakai的根。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具有养血,止血,除湿,舒筋之功效。常用于体弱血虚,小儿疳积,肝脾肿大,月经不调,肠风下血,黄疸,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性味归经

苦、甘,平。

形态特征

具短刺灌木,罕小乔木,高0.5-2米,有时可达7.5米;根肉质、链珠状;幼枝常具4棱,初时深绿色,疏被微毛,后变灰黄色,无毛,刺极短,长1-2毫米,通常仅见于顶节托叶腋,其余节无刺,有时因刺宿存而大多数节具刺。叶革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14(-15)厘米,宽2-3(-5)厘米,幼时下面脉处被与幼枝相同短毛,成长后两面无毛,干后上面黑色、榄绿色或棕色,下面榄绿色或棕黄色,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边全缘,具反卷线;中脉在下面凸出,在上面凹陷,有时平或线状凸出,侧脉每边5-7条,弯拱相连,在下面凸出,在上面不明显,凹陷或平;叶柄长2-5毫米,初时下面被与幼枝相同的毛,后变无毛;托叶生叶柄间,初时上部二裂,后合生、加厚成三角形或半圆形,早落。花两俩成对腋生于短总梗上,通常仅1对,有时2-4对;苞片小,鳞片状;花梗长约2毫米;花萼钟状,长2-3毫米,初时外被与幼枝相同的毛,檐部4裂,裂齿三角形;花冠白色,革质,管状漏斗形,长15-18毫米,外面无毛,内面自喉部至管上部密被柔毛,檐部4裂,裂片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3毫米;雄蕊4,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长2毫米,花药长2毫米,基着,外露;子房4室,花柱外伸,顶部裂成4裂条。核果红色,近球形,直径5-8毫米,分核(1-)2-4,三棱形;种子近球形,角质。花期3-5月,果熟期11月至次年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养血、止血、除湿、舒筋的功效。

主治

体弱血虚,小儿疳积,肝脾肿大,月经不调,肠风下血,黄疸,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药理作用

抗癌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