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竹梅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吊竹梅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吊竹梅,中药材。为鸭跖草科植物吊竹梅ZebrinapendulaSchnizl.的全草。分布于福建、浙江、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淋证,痢疾,带下,咳嗽咯血,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烧烫伤,毒蛇咬伤。

别名

水竹草、金瓢羹、白带草、吊竹菜、紫背金牛、血见愁、鸡舌黄、红舌草、红竹仔草、花叶竹夹菜、二打不死、百毒散、水竹草、金发草、假石蚕、花叶竹节草、红竹壳菜、鸭舌红、红鸭跖草、百书草、花蝴蝶、风眼草、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膀胱、肺、大肠经。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长约1m。茎稍柔弱,半肉质,分枝,披散或悬垂。叶互生,无柄;叶片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长圆形,长3-7cm,宽1.5-3cm,先端急尖至渐尖或稍钝,基部鞘状抱茎,鞘口或有时全部叶鞘均被疏长毛,上面紫绿色而杂以银白色,中部和边缘有紫色条纹,下面紫色,通常无毛,全缘。花聚生于1对不等大的顶生叶状苞内;花萼连合成1管,长约6mm,3裂,苍白色;花瓣连合成1管,白色,长约1cm,裂片3,玫瑰紫色,长约3mm;雄蕊6,着生于花冠管的喉部,花丝被紫蓝色长细胞毛;子房3室,花柱丝状,柱头头状,3圆裂。果为蒴果。花期6-8月。

分布区域

广植于福建、浙江、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原产墨西哥。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

主治

水肿,小便不利,淋证,痢疾,带下,咳嗽咯血,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烧烫伤,毒蛇咬伤。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2.其他作用:叶和茎的煎剂及水提物对离体回肠有兴奋作用;水提物灌流时有舒张血管作用。

3.毒性:吊竹梅煎剂腹腔注射,小鼠全部死亡。

医家论述

1.《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镇咳利水。主治咳嗽,肺水肿,肾性水肿。”

2.《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咳血,白带,慢性痢疾。”

3.《广西本草选编》:“主治目赤肿痛,乳腺炎。”

4.《全国中草药汇编》:“凉血。主治肺结核咳嗽咯血,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瘰疽,毒蛇咬伤。”

5.《广西民族药简编》:“治产后流血过多,小腹痛,心脏性水肿,烧烫伤。”

6.《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淋症,呕血。”

7.《福建药物志》:“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主治肺炎,百日咳,关节痛,乳糜尿,失眠,狂犬咬伤,无名肿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