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酸藤子,中药材。为紫金牛科植物大叶酸藤子Embeliasubcoriacea(C.B.Clarke)Mez的果实。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驱虫之功效。常用于蛔虫病。
性味归经
甘、酸,平。归大肠经。
形态特征
大叶酸藤子:又名近革叶酸藤果。攀援灌木或小乔木状,高3-5m。枝条多少具瘤或皮孔。叶互生,叶柄长1-1.5cm,叶片革质或坚纸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15cm,宽3.5-6.5cm,先端急尖或突然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具腺点,有时腺点伸长呈碎发状,并从中脉与侧脉平行向两侧放射,背面中脉隆起,侧脉很多。总状花序,着生于去年无叶小枝叶痕上,长3-5cm,幼时被微柔毛,基部具苞片;花梗长约5mm,多少被微柔毛;小苞片狭披针形或倒戟形,具疏缘毛;花4数,长约3mm;萼片卵形至三角形,稀广卵形,具缘毛,多少具腺点;花瓣淡绿色或黄白色,分离,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里面密被微柔毛,具缘毛,多少具腺点;雄蕊在雄花中超出花瓣,花药背部具腺点,雌蕊退化;雌花未详。果扁球形,直径0.8-1cm,稀达1.3cm,深红色,具密腺点,具纵肋,宿存萼反卷。花期4-5月,稀8月,果期9-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驱虫的功效。
主治
用于蛔虫病。
医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果:有驱蛔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