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笔头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松笔头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松笔头,中药材。为松科植物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ch.、思茅松PinuskesiyaRoyleexGord.var.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等的嫩枝尖端。云南松分布于西南地区及广西。思茅松分布于云南等地。马尾松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淋证,尿浊,跌打损伤,乳痈,动物咬伤,夜盲症。

性味归经

苦、涩,凉。

形态特征

1.云南松:又名长毛松、青松、飞松。乔木,高达30米,胸径1米;树皮褐灰色,深纵裂,裂片厚或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脱落;枝开展,稍下垂;一年生枝粗壮,淡红褐色,无毛,二、三年生枝上苞片状的鳞叶脱落露出红褐色内皮;冬芽圆锥状卵圆形,粗大,红褐色,无树脂,芽鳞披针形,先端渐尖,散开或部分反曲,边缘有白色丝状毛齿。针叶通常3针一束,稀2针一束,常在枝上宿存三年,长10-30厘米,径约1.2毫米,先端尖,背腹面均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扇状三角形或半圆形,二型皮下层细胞,第一层细胞连续排列,其下有散生细胞,树脂道约4-5个,中生与边生并存(中生者通常位于角部);叶鞘宿存。雄球花圆柱状,长约1.5厘米,生于新枝下部的苞腋内,聚集成穗状.球果成熟前绿色,熟时褐色或栗褐色,圆锥状卵圆形,长5-11厘米,有短梗,长约5毫米;中部种鳞矩圆状椭圆形,长约3厘米,宽约1.5厘米,鳞盾通常肥厚、隆起,稀反曲,有横脊,鳞脐微凹或微隆起,有短刺;种子褐色,近卵圆形或倒卵形,微扁,长4-5毫米,连翅长1.6-1.9厘米;子叶6-8枚,长2.8-3.8厘米,边缘具疏毛状细锯齿;初生叶窄条形,长2.5-5厘米,较柔软。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2.思茅松:乔木,高达30m。树皮褐色,裂成龟甲状薄块脱落。树枝每年生长2至数轮,一年生枝淡褐色或黄色,有光泽。针叶3针一束,长10-22cm,细柔,边缘有细齿,树脂道3-6,边生。球果成熟后宿存树上多年不落,卵圆形,长5-6cm,径约3.5cm,基部稍偏斜;鳞盾斜方形,显著隆起呈锥状,横脊显著,鳞脐小,稍凸起,有短刺。种子椭圆形,长5-6mm,连翅长1.7-2cm。3.马尾松:又名青松、山松、枞松。乔木,高达45米,胸径1.5米;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枝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形或伞形,枝条每年生长一轮,但在广东南部则通常生长两轮,淡黄褐色,无白粉,稀有白粉,无毛;冬芽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褐色,顶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成渐尖的长尖头,微反曲。针叶2针一束,稀3针一束,长12-20厘米,细柔,微扭曲,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皮下层细胞单型,第一层连续排列,第二层由个别细胞断续排列而成,树脂道约4-8个,在背面边生,或腹面也有2个边生;叶鞘初呈褐色,后渐变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弯垂,长1-1.5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状,长6-15厘米;雌球花单生或2-4个聚生于新枝近顶端,淡紫红色,一年生小球果圆球形或卵圆形,径约2厘米,褐色或紫褐色,上部珠鳞的鳞脐具向上直立的短刺,下部珠鳞的鳞脐平钝无刺。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圆形,长4-7厘米,径2.5-4厘米,有短梗,下垂,成熟前绿色,熟时栗褐色,陆续脱落;中部种鳞近矩圆状倒卵形,或近长方形,长约3厘米;鳞盾菱形,微隆起或平,横脊微明显,鳞脐微凹,无刺,生于干燥环境者常具极短的刺;种子长卵圆形,长4-6毫米,连翅长2-2.7厘米;子叶5-8枚;长1.2-2.4厘米;初生叶条形,长2.5-3.6厘米,叶缘具疏生刺毛状锯齿。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12月成熟。

分布区域

1.云南松:分布于西南地区及广西。2.思茅松:分布于云南等地。3.马尾松: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

主治

风湿痹痛,淋证,尿浊,跌打损伤,乳痈,动物咬伤,夜盲症。

医家论述

《滇南本草》:“行经络,止茎中痛,止便浊。治膏淋疼痛不可忍,磨水酒服之,五淋俱可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