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柘刺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奴柘刺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奴柘刺,中药材。为桑科植物构棘Macluracochinchinensis(Lour.)Corher的棘刺。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化瘀消积之功效。常用于腹中积聚,痞块。

别名

房着刺、勒路子

性味归经

苦,微温。归脾、肾经。

形态特征

构刺,又名奴柘、隈枝、隈支、葨芝、饭团簕、小柘树、山荔枝。长绿灌木,高2-4m。直立或攀援状;根皮橙黄色;枝灰褐色,光滑,皮孔散生,具直立或略弯的棘刺,粗壮,长5-10(-20)mm。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叶片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3-9cm,宽1-2.8cm,先端钝或渐尖,或有微凹缺,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6-9对。花单性,雌雄异株;球状花序单个或成对腋生,具短柄,被柔毛;雄花序直径约6mm,雄花具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雌花序直径约1.8cm,雌花具花被片4,先端厚有绒毛。聚花果球形,肉质,熟时橙红色,直径3-5cm,被毛;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和苞片中。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功能

本品具有化瘀消积的功效。

主治

用于腹中积聚,痞块。

医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老妇血瘕、男子痃瘕、闪痞、取刺和山棱草、马鞭草作煎如稠糖,病在心,食后、在脐,空心服。当下恶物。”

2.《本草拾遗》:“味苦,小温,无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