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鳗鲡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鳗鲡,中药材。为鳗鲡科动物鳗鲡AnguillajaponicaTemmincketSchlegel的全体。我国沿海及江、湖均有分布。具有健脾补肺,益肾固冲,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之功效。常用于五脏虚损,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肺痨咳嗽,阳痿,崩漏带下,脚气水肿,风湿骨痛,肠风,痢疾,疮疡痔瘘,疟疾,肠道寄生虫。

别名

鳗鲡鱼、鯬鯠、鳗鯠、鳗鯬、白鳝、蛇鱼、风鳗、鳗鱼、白鳗、青鳝、黑耳鳗、黑鳗鱼、鳗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肺、脾、肾三经。

形态特征

为降河性回游鱼类,平时栖息于江河、湖泊、池塘的土穴、石缝内。以小鱼、蟹、虾、螺、蚬、蚯蚓、沙蚕及水生昆虫等为食。昼伏夜出,能游上陆地以皮肤呼吸。雄鱼常在河口生长;雌鱼在江河等淡水中成长。生长育肥期5-8年。亲鱼在秋末冬初,于江口相互缠绕成鳗球,随流出海进行降河产卵回游。0.5kg重的雌鳗怀卵量为70余万粒。受精卵具油球,半浮性,在22-27℃时经36h孵化出膜,最初为叶状幼体,柳叶状,体透明,以海洋浮游生物为食,2-3年后长至7-8cm左右时,成为鳗线。3-4月间成群进入江河。我国沿海及江、湖均有分布。

功能

本品具有健脾补肺、益肾固冲、祛风除湿、解毒杀虫的功效。

主治

用于五脏虚损,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肺痨咳嗽,阳痿,崩漏带下,脚气水肿,风湿骨痛,肠风,痢疾,疮疡痔瘘,疟疾,肠道寄生虫。

药理作用

1.对血脂和血液粘度的影响

2.对免疫功效的影响

医家论述

《本草经集注》:“鳗鲡鱼,能缘树食藤花,形似鱓,取作臛食之。”

《本草图经》:“鳗鲡鱼,《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在处有之。似鳝而腹大,青黄色。云是蚊蜃之类,善攻碕岸,使辄颓陁,近江河居人酷畏之……歙州出一种,背有五色文,其功最胜。”

《纲目》:“鳗鲡,背有黄脉者,名金丝鳗鲡。此鱼善穿深穴,非若蛟蜃之攻岸也。”

《本草再新》:“无毒。入脾,肾二经。”《千金·食治》:“味甘,大温。”

《食性本草》:“寒。”

《别录》:“主五痔疮瘘,杀诸虫。”

《食疗本草》:“疗妇人带下百病,一切风瘙如虫行。熏下部痔。患诸疮瘘及疬疡风,长食之甚验。腰肾间湿风痹如水洗者,可取五味、米煮,空腹食之,甚补益。湿脚气人服之良。”

《本草图经》:“补五脏虚损。”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退劳热骨蒸,消项腮白驳风热。”

《日用本草》:“治一切风疾,肠风下血。”

《纲目》:“治小儿疳劳及虫心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