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杜鹃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杜鹃花,中药材。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RhododendronsimsiiPlanch.的花。具有和血,调经,止咳,祛风湿,解疮毒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崩漏,月经不调,咳嗽,风湿痹痛,痈疖疮毒。

别名

红踯躅、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杜鹃、艳山红、山归来、艳山花、满山红、清明花、山茶花、虫鸟花、报春花、迎山红、红花杜鹃

性味归经

甘、酸,平。

化学成分

花含花色甙类和黄酮甙类。已鉴定的花色甙类化合物有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矢车菊素-3-半乳糖甙,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甙,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甙,矢车菊素-3-半乳糖甙-5-葡萄糖甙;芍药花素-3,5-二葡萄糖甙,和锦葵花素-3,5-二葡萄糖甙。黄酮及黄酮甙类化合物有芸香甙,杜鹃黄甙,槲皮素,杜鹃黄素;山柰酚,5-甲醚-3-半乳糖甙,杜鹃黄素-3-半乳糖甙,杜鹃黄素-3-鼠李糖甙,杨梅树皮素-5-甲醚-3-鼠李糖甙,杨梅树皮素-5-甲醚-3-半乳糖甙,棉花皮素-3-半乳糖甙,槲皮素-3-半乳糖甙,槲皮素-3-鼠李糖甙,槲皮素-3-阿拉伯糖甙。

形态特征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2-5m。多分枝,幼枝密被红棕色或褐色扁平糙伏毛,老枝灰黄色,无毛,树皮纵裂。花芽卵形,背面中部被褐色糙伏毛,边缘有睫毛。叶二型;春叶纸质,较短,夏叶革质,较长,卵状椭圆形或长卵状披针形,长3-6cm,宽2-3cm,先端锐尖,具短尖头,基部楔形,全缘,表面疏被淡红棕色糙伏毛,背面密被棕褐色糙伏毛,脉上更多。花2-6朵,成伞形花序,簇生枝端;花梗长约5-8mm;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至披针形,长3-7mm,外面密被糙伏毛和睫毛;花冠宽漏斗状,玫瑰色至淡红色、紫色,长3-5cm,5裂,裂片近倒卵形,上方1瓣及近侧2瓣里面有深红色斑点;雄蕊10,稀7-9,花丝中下部有微毛,花药紫色;子房卵圆形,5室,长5-8mm,密被扁平长糙毛,花柱细长。蒴果卵圆形,长1-1.2cm,密被棕色糙毛,花萼宿存。花期4-6月,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东至台湾,西到四川、云南。

功能

本品具有和血、调经、止咳、祛风湿、解疮毒的功效。

主治

吐血,衄血,崩漏,月经不调,咳嗽,风湿痹痛,痈疖疮毒。

药理作用

1.止咳祛痰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映山红煎剂有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其醋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及其母液,分离出的结晶甲和结晶乙(黄酮化合物)也有镇咳作用。小鼠灌服煎剂有祛痰作用(酚红法)。豚鼠腹腔注射煎剂无平喘作用(组胺喷雾法)。

2.抗白内障作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与患者体内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加有关。从一种栽培的红翼瓣杜鹃花(redwingazafea,Rhododendroncultivar)中分离出一种新的黄酮醇甙,对此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经鉴定此物质为2″-乙酰槲皮甙。

医家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崩症,去风寒,和血。”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腹痛下痢,红崩,吐血,痔出血及内伤咳嗽。”

3.《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活血调经,消肿止痛。”

4.《贵州草药》:“行血,止痛,利湿,止血。治流鼻血。”

5.《安徽中草药》:“治痈疖疮毒。”

6.《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止痒。主治支气管炎,荨麻疹;外用治痈肿。”

7.《贵州民间方药集》:“治月经不调,血崩,跌打损伤,鼻血,风湿疼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