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肠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断肠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断肠草,中药材。为马钱科植物胡蔓藤Gelsemiumelegans(Gardn.etChamp.)Benth.的全株、根、叶。全株具有祛瘀除湿,活血散瘀,杀虫止痒的功效。主治皮肤湿疹,恶疮肿毒,顽癣,跌打损伤,骨折瘀肿,风湿关节炎。傣族、拉祜族将根外用于风湿骨痛。布朗族、苗族将根用于疮疖;外用于搽癣。基诺族将叶外用于关节炎。

别名

胡蔓藤、狗闹花、大炮叶、大茶药、钩吻、娥篓亮、娥罗冷、奢树、纳窝补、爪朵留

性味归经

全株:辛、苦,温;根:苦、辛,温。

化学成分

1.根含钩吻碱子、钩吻碱丑、钩吻碱寅、钩吻碱卯、钩吻碱丙、钩吻碱丁、钩吻碱戊、胡蔓藤碱甲、葫蔓藤碱乙、葫蔓藤碱丙、葫蔓藤碱丁、阿枯米定碱等。

2.叶含钩吻碱子、丑、丁和钩吻碱辰等。

形态特征

常绿藤本,枝光滑。叶对生,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三歧分枝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黄色;萼片5,分离;花冠漏斗状,先端5裂;雄蕊5;子房上位,柱头4裂。蒴果卵状椭圆形;种子多数,有翅。花期8-11月,果熟期12月至翌年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贵州及华东、华南、西南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全株:祛瘀除湿、活血散瘀、杀虫止痒的功效。

主治

1.全株:皮肤湿疹,恶疮肿毒,顽癣,跌打损伤,骨折瘀肿,风湿关节炎。

2.根:风湿骨痛,疮疖,搽癣。

3.叶:关节炎。

药理作用

有镇痛,镇静,抗炎,散瞳,抗肿瘤,明显抑制心肌收缩力和抑制呼吸等作用。

医家论述

《本经》:“主金疮,乳痓,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