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桃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用法用量

炒桃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用法用量

中药桃仁出自《神农本草经》,为蔷薇科植物桃的干燥成熟种子。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经闭、痛经、疤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等。桃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时,源取出,放凉即为炒桃仁。

功能作用

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功能活血祛瘀,润燥滑肠,止咳平喘。适用于:①多种血瘀证,如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瘕及跌打损伤;②肠燥便秘;③肺痈、肠痈;④咳嗽气喘。

药理作用

炒桃仁含苦杏仁苷、苦杏仁酶、尿囊素酶、乳糖酶、维生素B1及挥发油、脂肪油等,可促进初产妇子宫收缩,有抗凝及较弱的止血作用,对血流阻滞、血行障碍有改善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对呼吸中枢呈抑制作用;脂肪油有润肠缓下作用。

典籍记载

1.《本经》:主瘀血,血闭症瘕,邪气,杀小虫。

2.《别录》: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症瘕,通脉,止痛。

3.孟诜:杀三虫,止心痛。

4.《医学启源》:治大便血结。

5.李杲:治热入血室,腹中滞血,皮肤血热燥痒,皮肤凝聚之血。

6.《滇南本草》:治血痰。

7.《纲目》: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

8.《现代实用中药》:治高血压及慢性盲肠炎,妇人子宫血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