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药牛蒡子出自《名医别录》,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无臭,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别名

恶实、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毛燃燃子、黑风子、毛锥子、粘苍子、大牛子、牛子、土大桐子、万把钩、鼠尖子。

性味归经

辛、苦,凉。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1.疏散风热

用于风热感冒之喉痒咳嗽,吐痰不爽,常与银花、连翘、薄荷等同用,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2.利咽散结

用于风火或热毒所致之咽喉肿痛,常与连翘、射干、黄芩等同用。若与甘草等量为散,即启关散(《普济方》)。

3.宣肺透疹

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可与荆芥、浮萍、防风、柽柳、银花等同用。

4.解毒消肿

用于痈肿疮毒兼有风热或便秘者,可与蒲公英、野菊花、地丁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荨麻疹等。

药理作用

牛蒡子含有牛蒡苷、脂肪油、生物碱、维生素A、维生素B1等成分。

牛蒡子煎剂对肺炎双球菌有显著抗菌作用。水浸剂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牛蒡子有解热、利尿、泻下、降低血糖、抗肿瘤作用。牛蒡子苷有抗肾病变作用,对实验性肾病大鼠可抑制尿蛋白排泄增加,并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