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小体是
概述核小体结构要点:
总结:核小体=146bp DNA + 2(H2A、H2B、H3、H4) + 连接DNA + H1,要点如下:
①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分子H1。
②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
③147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组蛋白H1在核心颗粒外结合另外 20bpDNA,锁住核小体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
④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相连,典型长度为60bp,不同物种变化值在0-80bp。
⑤组蛋白与DNA之间的结合基本不依赖与核苷酸的特异序列,核小体具有自我装配性质。
⑥核小体沿DNA的定位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核小体相位改变影响基因表达。
2. 核小体是几级结构
问:DNA的一级结构正确的是:
A.多聚A结构
B.核小体结构
C.双螺旋结构
D.三叶草结构
E.核苷酸排列顺序
答:DNA的一级结构是多核苷酸排列顺序(E对),即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自5'-端至3'-端的排列顺序。双螺旋结构(C错)是DNA的二级结构。核小体结构(P45)(B错)是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DNA的高级结构。多聚A结构(A错)是真核生物mRNA3'-端的多聚腺苷酸尾。三叶草结构(D错)是tRNA的二级结构。
3. 核小体是构成染色体的基本单位
1.三级结构:DNA在双螺旋二级结构基础上可盘曲成紧密的空间结构。DNA螺旋链再盘绕形成超螺旋结构,盘绕方向与DNA双螺旋方向一致为正超螺旋,与双螺旋方向相反为负超螺旋。
2.原核生物:负超螺旋结构;真核细胞:核小体结构。
3.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核小体。
原核生物是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它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蓝细菌和古细菌等。它们都是单细胞原核生物,结构简单,没有细胞器,个体微小,一般为1~10 µm,仅为真核细胞的十分之一至万分之一。
4. 核小体是动态的
E.一个核小体上盘绕两圈DNA,约146bp,加上核小体间间隙,可认为每个核小体上有200bp,核小体直径约10nm,碱基间相距0.34nm,所以核糖体上压缩了约7倍(这是书上这么认为的,不是我数学不好)。6个核小体绕成一圈螺线管,因此此时压缩6倍。螺线管到超螺线管40倍。染色质到此为止如果说要进一步到染色体,要在压缩约5倍。
5. 核小体是dna的几级结构
核小体:是由一段双链DNA和 4 种碱性的组蛋白(histone,简写为 H)共同构成的。八个组蛋 白分子(H2Ax2,H2B x2,H3x2和H4x2)共同形成了一个八聚体的核心组蛋白,长度约146bp 的 DNA 双链在核心组蛋白上盘绕1.75 圈,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
连接相邻核小体之间的一段 DNA 称 为连接段DNA,其长度在 0~50bp 之间不等,是非组蛋白结合的区域。组蛋白 H1 结合在盘绕在核 心组蛋白上的 DNA双链的进出口处,发挥稳定核小体结构的作用。核小体是染色质基本组成单位。
6. 核小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1.细胞核有无。真核生物有双层膜包围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有DNA分子集中的核区或称拟核,无膜包裹。
2.细胞壁成分。真核生物有以纤维素和果胶质为主的细胞壁(植物),以葡聚糖和甘露聚糖为主的细胞壁(酵母),以几丁质为主的细胞壁(多细胞真菌)或无细胞壁(动物、黏菌),原核生物有肽聚糖为主的细胞壁(细菌、放线菌)或无细胞壁(支原体)。
3.细胞膜成分。真核生物细胞膜含固醇,原核生物除支原体外细胞膜中均无固醇。
4.DNA形态。真核生物基因组DNA为线性,分裂间期为30nm螺线管,分裂期高度盘绕成染色体。原核生物基因组为一高度盘绕的环状超螺旋DNA。
5.DNA结合蛋白。真核生物DNA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核小体结构。原核生物DNA裸露。
6.基因结构。真核生物基因中存在大量内含子等非编码区。原核生物无。
7.基因表达。真核生物的RNA转录本为单顺反子,必须经过加工切除内含子,成为mRNA进入胞质后才能翻译。原核生物的RNA转录本直接作为mRNA,为多顺反子,可以边转录边翻译。
8.蛋白质修饰。真核生物的蛋白存在糖基化修饰。原核生物无。
9.细胞质基质形态。真核生物细胞质基质中有细胞骨架,能流动。原核生物基质无细胞骨架,不流动。
10.细胞器形态。真核生物细胞有多种以单位膜包裹的细胞器,有复杂的内膜系统(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内膜系统。
11.细胞分裂方式。真核生物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原核生物为简单二分裂。
12.细胞分化。真核生物除单细胞和少数多细胞群体外均有。原核生物均无,全部为单细胞或群体。
13.有性生殖。真核生物绝大部分行有性生殖。原核生物为无性生殖。
7. 核小体是谁的基本单位
DNA是分子量比较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基因就是散布在DNA分子上的一个个功能片段,其基本结构单位就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间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在一起构成基因或DNA。
DNA分子经过双螺旋结构,核小体,内径10nm、30nm的中空螺线管,,,,等多级折叠压缩形成染色质,在细胞分裂中期染色质浓缩为压缩程度最高的染色体状态,在这个过程中DNA分子大约被压缩了1万倍。总之,基因和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分别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小体。
8. 核小体是染色质组装的基本结构单位,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DNA和组蛋白(histone)构成,是染色质(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几种组蛋白:H1(H5)、H2A、H2B、H3和H4组成, 每一种组蛋白各二个分子,形成一个组蛋白八聚体,约200 bp的DNA分子盘绕在组蛋白八聚体构成的核心结构外面,形成了一个核小体。这时染色质的压缩包装 比(packing ratio)为6左右,即DNA由伸展状态压缩了近6倍。200 bpDNA为平均长度;不同组织、不同类型的细胞,以及同一细胞里染色体的不同区段中,盘绕在组蛋白八聚体核心外面的DNA长度是不同的。如真菌的可以短到只有154 bp,而海胆精子的可以长达260bp,但一般的变动范围在180bp到200bp之间。在这 200bp中,146 bp是直接盘绕在组蛋白八聚体核心外面,这些DNA不易被核酸酶消化,其余的DNA是用于连接下一个核小体。连接相邻2个核小体的DNA分子上结合了另一种组蛋白H1。组蛋白H1包含了一组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其数量相当于核心组蛋白的一半,所以很容易从染色质中抽提出来。所有的H1被除去后 也不会影响到核小体
的结构,这表明H1是位于蛋白质核心之外的。
9. 核小体是什么
中文名称:分子伴侣英文名称:chaperone;molecular chaperone定义1:一组从细菌到人广泛存在的蛋白质,非共价地与新生肽链和解折叠的蛋白质肽链结合,并帮助它们折叠和转运,通常不参与靶蛋白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三大类:伴侣蛋白、热激蛋白70家族和热激蛋白90家族。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二级学科)定义2: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质以及细胞器中可协助新生肽链正确折叠的一类蛋白质。 分子伴侣是细胞中一大类蛋白质, 是由不相关的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家系,它们介导其它蛋白质的正确装配,但自己不成为最后功能结构中的组分。分子伴侣的概念有三个特点: ①凡具有这种功能的蛋白, 都称为分子伴侣, 尽管是完全不同的蛋白质; ②作用机理是不清楚的,故用了“介导”二字,以含糊其辞,“帮助”二字可理解为: 通过催化的或非催化的方式, 加速或减缓组装的过程, 传递组装所需要的空间信息, 也可能抑制组装过程中不正确的副反应。 ③ 分子伴侣一定不是最终组装完成的结构的组成部分, 但不一定是一个分离的实体。如一些蛋白水解酶的前序列, 以及一些核糖核蛋白体的加工前的部分, 若具分子伴侣的作用, 也称为分子伴侣。组装的涵意比较广,主要指:帮助新生肽的折叠、帮助新生肽成熟为活性蛋白、帮助蛋白质跨膜定位、亚基组装等。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化学(二级学科)
10.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人类基因组大约有3✖️10^9个碱基对,是个长度大约为1.7m的线性大分子。
双链DNA经过第一层次折叠形成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质基本组成单位。核小体核心颗粒(由八聚体组蛋白和146bp的DNA双链构成)和DNA双链形成串珠状结构,称为染色质纤维。这一次折叠令DNA长度变成原来的七分之一。
染色质纤维按照左手螺旋的方式盘绕卷曲。在组蛋白H1的参与下构成染色质纤维空管,这是第二次折叠,令DNA长度变为上一步的六十分之一到四十分之一。
染色质纤维空管(染色质纤维螺线管)进一步卷曲折叠(第三次)成超螺线管,这样DNA长度仅为上一步的四十分之一了。
超螺线管最后一次盘曲折叠(第四次)则形成染色单体,在核内组装成染色体,这一步又把DNA长度压缩了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经过极其复杂的四次折叠,总长将近2m的人类DNA分子被压缩了8000~10000倍,得以装入直径只有几微米的细胞核中。
11.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
染色质名词解释:是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存在形式。染色质的基本化学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它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复合物。
其中DNA与组蛋白的重量比例固定,为1∶1,非组蛋白和RNA的比例变化较大。核小体是染色质包装的基本单位。在间期核中,染色质以两种状态存在,有的伸展开呈透明状态,称为常染色质,另一种卷曲凝缩,称为异染色质。染色质是一种动态结构。其形态随细胞周期之不同发生变化,进入有丝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折叠形成凝集的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