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静脉作用(奇静脉是什么)

奇静脉作用(奇静脉是什么)

1. 奇静脉是什么

上腔静脉是接受体循环静脉血回流入右心房的最主要静脉之一,另一条是下腔静脉。上腔静脉主要接受上半身的静脉血液的回流,包括双侧的颈静脉,椎静脉,锁骨下静脉等。这些静脉共同汇入上腔静脉,而上腔静脉汇入到右心房,右心房的血液流入到右心室,心脏收缩后泵入到肺动脉中,在肺脏内发生氧合变成动脉血,再回到左心系统供应全身。

2. 奇静脉是什么的延续

!胸骨角具有标志性意义,主要有: 

1.是上、下纵隔的分界平面;

2.后方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3.该平面正好通过主动脉肺动脉窗,平对主动脉弓的起端和止端;

4.气管杈在此平面出现;

5.奇静脉弓在此平面以上跨越右肺根上方,向前汇入上腔静脉;

6.食管与此平面以下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形成食管第二狭窄;

7.胸导管在此平面下方由脊柱右侧转向左侧上行;

8.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为计数肋的标志;

9.肺动脉的分叉处位于此平面以下。

3. 奇静脉的临床意义

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上腔静脉。一般沿升主动脉右侧下行,穿透右第二胸肋关节后的纤维心包,并将右心包注入第三胸肋关节下缘。在穿透纤维心包之前,注入奇静脉。上腔静脉形成上腔静脉系统,收集上身的静脉血,如头颈部、上肢和胸部。当然,对于这里的胸腔是胸腔的静脉血,心脏和肺除外。

下腔静脉组成及行程:由左、右髂总静脉平第4、5腰椎右前方合成,沿腹主动脉右侧、脊柱右前方上行,经肝的腔静脉沟,穿膈腔静脉孔入胸腔,穿纤维心包注入右心房。

4. 奇静脉的作用

奇叶为肺的解剖变异的一种少见类型,系胚胎发育时期奇静脉异常移行,将右肺上叶于肺尖处分隔成为两个部分,并使局部的脏壁层随之陷入,上肺叶的内侧部分即为奇叶,其大小随奇静脉的位置而异.奇副裂有两层脏层、两层壁层胸膜构成,多由右肺尖部向内向下达肺门,终点呈一倒置的逗点状。

5. 奇静脉在哪里

肺门由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构成。

肺门位于肺纵隔面心压迹后上方的凹陷。相当于第2~4前肋之间,为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的出入口。

在肺门处,肺静脉位置靠前,支气管居后,肺动脉在中间。肺门还有数个淋巴结。右肺肺门的后方有食道压迹,上方有奇静脉沟。左肺肺门的上方和后方有主动脉弓和胸主动脉压迹。另外,临床上也将肺根诸结构出入口称为第一肺门。

肺叶支气管及其伴行的肺叶动、静脉和淋巴管等出入肺叶处称为第二肺门。第三级支气管(即肺段支气管)及其伴行的血管、神经等出入处,称为第三肺门。

6. 脐静脉位置图

脐静脉的营养物质比脐动脉高,因为它是胎儿和母体之间的血管,负责将营养物质、氧气和其他重要的物质从母体输送到胎儿体内。

脐静脉的营养物质含量高,可以为胎儿提供所需的营养和氧气,促进胎儿的生长和发育。

而脐动脉则负责将胎儿的废物和二氧化碳输送回母体,相对于脐静脉来说,其营养物质含量较低。

7. 奇静脉是什么意思

文艺复兴时期,解剖学涌现出一位巨匠——维萨里(1514-1564),他从学生时代,就冒着宗教迫害的危险,执著地从事人体解剖实验,终于完成了《人体构造》的巨著,全书共七册,不仅较系统完善地记叙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构造,还勇敢地摆脱了盖伦权威的束缚,纠正了盖伦许多错误的论点,从而使他成为现代人体解剖学的奠基人。

与维萨里同时,一批解剖学者和医生,发现了一些人体的结构,如欧斯达丘司、习尔维、瓦罗留、阿兰契、保塔罗等,以他们名字命名的结构至今仍保留在解剖学的教科书中。

嗣后,英国学者哈维提出了心血管系统是封闭的管道系统的概念,创建了血流循环学说,从而使生理学从解剖学中分立出去。继显微镜发明之后,意大利人马尔匹基用之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构造,开拓了组织学分野。18世纪末,研究个体发生的胚胎学开始起步。19世纪意大利学者高尔基首创镀银浸染神经元技术,西班牙人卡哈建立了镀银浸染神经原纤维法,从而成为神经解剖学公认的两位创始人。

8. 奇静脉是什么的吻合

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其汇入点称为隐股点。

大隐静脉有5条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它们汇入大隐静脉的形式多样,相互间吻合丰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