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黄杨木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水黄杨木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水黄杨木,中药材。为远志科植物尾叶远志PolygalacaudataRehd.etWils.的根。分布于西南及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清热利湿,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湿热黄疸,支气管炎。

别名

乌棒子、倒莲花、三岔子、土八爪、毛籽红山桂、木本远志、野桂花

性味归经

甘、微苦,凉。归心、肝、肾经。

形态特征

灌木,高1-3米;幼枝上部被黄色短柔毛,后变无毛,具纵棱槽。单叶,几乎绝大部分螺旋状紧密地排列于小枝顶部,叶片近革质,长圆形或倒披针形,稀倒卵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多数为6-10厘米,宽1-3厘米,先端具尾状渐尖或细尖,基部渐狭至楔形,全缘,略反卷,且波状,叶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主脉上面凹陷,背面隆起,侧脉7-12对,在上面不明显,背面突起,于边缘处网结,网脉不明显;叶柄长5-10毫米,上面具槽。总状花序顶生或生于顶部数个叶腋内,数个密集成伞房状花序或圆锥状花序,长2.5-5(-7)厘米,被紧贴短柔毛;花梗长1-1.5毫米,无毛,基部具三角状卵形小苞片3枚,早落;花长约5(-8)毫米;萼片5,果时早落,外面3枚小,卵形,长约2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圆形,具缘毛,外面被短柔毛,里面2枚大,花瓣状,倒卵形至斜倒卵形,长4.5(-6)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钝圆,基部渐侠,具3脉;花瓣3,白色、黄色或紫色,侧生花瓣与龙骨瓣于3/4以下合生,较龙骨瓣短,龙骨瓣长5毫米,顶端背部具1盾状鸡冠状附属物;雄蕊8,花丝长约4毫米,3/4以下连合成鞘,花药卵形;子房倒卵形,径约0.8毫米,基部具杯状花盘,花柱由下向上逐渐增粗,弯曲,顶端2浅裂,柱头生于下裂片内。蒴果长圆状倒卵形,长8毫米,径约4毫米,先端微凹,基部渐狭,具杯状环,边缘具狭翅。种子广椭圆形,棕黑色,长约1.5毫米,径约1毫米,密被红褐色长毛,近种脐端具1棕黑色的突起。花期11月至翌年5月,果期5-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及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利湿、化痰止咳的功效。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湿热黄疸,支气管炎。

药理作用

25%水黄杨木煎剂在体外对几种呼吸道常见致病及非致病细菌(金黄色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甲型和乙型链球菌)皆有抑制作用(琼脂平板挖孔法)。

医家论述

《贵州草药》:“清热利湿,通淋。治黄疸肝炎,血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