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的作用与功效及营养价值、禁忌

鹿茸的作用与功效及营养价值、禁忌

鹿茸是用鹿科动物花鹿或马鹿头上未骨化而带茸毛的角加工而成的。古代医家认为,鹿之精气全在于角,而茸为角之嫩芽,气体全而未发泄,故补阳益血之力最盛。

现在市面上的鹿茸主要产于东北的梅花鹿角和西北的马鹿角。马鹿角个头大,但药用质量不如梅花鹿角。

鹿茸有“二杠”、“三岔”等不同规格。锯收的鹿茸全体呈圆柱形,有1个分枝的称为“二杠”,有两个分枝的成为“三岔”。大部分消费者买的是加工完成的鹿茸片,便于食用。

营养价值

鹿茸内除了含有大量的骨胶质,还含有脑素、氨基葡萄糖、半乳糖胺、酸性粘多糖及脂肪酸、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维生素A、蛋白质、钙、磷、镁等。

功能作用

1.鹿茸能补肾虚、益精血、强筋骨,可用于肾阳不足、畏寒乏力、阳痿滑精、尿频遗尿、女子补孕及虚寒、产后虚弱、崩漏等病症,也可用于精亏血虚、腰脊酸疼、骨软无力、精神疲倦、眩晕耳鸣等症。

2.在医生指导下,鹿茸还可用于小儿肝肾不足、发育不良、筋骨萎软、行迟齿迟、颅门过期不合等症。

3.鹿茸中的脑素有益智作用,能使思维敏捷、增强记忆力。

4.鹿茸作为中药,能增强免疫力,抗疾并抗衰老,老年人每年冬季适当服用,可强壮身体、延年益寿。

5.精神萎靡、面无光泽、毛发枯黄、目光无神、眼袋明显的中青年人用鹿茸进补,可起到精神饱满、容光焕发、体质健康、头发乌黑、神采奕奕的效果。

6.古人发现鹿性最淫,常常一雄御百雌,这是由于雄鹿肾气有余之故。鹿在宿卧时,又常常以头顾后,善通督脉。传说,清代帝王为使精力旺盛,圈养大批梅花鹿,每年冬春季节饮鹿血,夏秋季节服用鹿茸粉末。

中医用法

鹿茸味甘、咸,性温。

功效主治:

1.温补肾阳,用治肾阳虚衰,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冷不孕、崩漏带下,畏寒肢冷,腰膝酸痛;

2.补肾益精血,用治肾亏精血虚,神疲气怯,面色白或黧黑,头晕耳鸣,健忘心悸,阴证疮疡久溃不敛;

3.补肾强筋骨,用治肾虚骨痿,小儿发育不良,囟门不合、齿迟、行迟。

4.固冲任,用于崩漏、血色淡红,或带下过多,色白清稀,伴有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

5.托疮毒,借本品补阳气、益精血的作用达到温补内托的目的。治疗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等。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氨基酸,其中以甘氨酸含量最高。还含有胆固醇、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次黄嘌呤、雌二醇、雄激素,以及多糖、多肽、脂肪酸等。

药理分析:鹿茸能促进机体对糖的利用、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抗氧化、增强机体性腺功能、提高免疫力和学习记忆能力。还具有抗溃疡、抗炎、抗肿瘤、降低血压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