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碗花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打破碗花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打破碗花花,中药材。为毛茛科植物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 Lem.的根或全草。具有利湿,解毒,杀虫,消肿的功效。主治痢疾,泄泻,黄疸,疟疾,蛔虫病,疮疖痈肿,瘰疬,跌打损伤。

别名

野棉花根、大头翁

性味归经

苦、辛,凉;归脾、胃、大肠经。

化学成分

含三萜皂苷:打破碗花花皂苷(hupehensis saponin)A、B、C、D、E,威灵仙二糖皂苷(prosapogenin)CP4(S1)和威灵仙二糖(prosapogenin)-CP6(S2)。根茎含三萜及其皂苷: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齐墩果酸-3-O-β-D-吡喃核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oleanolic acid-3-O-β-D-ribopyranosy(1→3)-a-L-rhamnopyranosyl(1→2)-a-L-arabinopyranosid],齐墩果酸-3-O-β-D吡喃核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苷[oleanolic acid-3-O-β-D-ribopyranosyl-(1→3)-a-L-rhamnopyranosyl(1→2)-β-D-xypyranoside]。

形态特征

打破碗花花,多年生草本,高20-120cm。根斜生或垂直生长,长约10cm,直径4-7mm。基生叶3-5;叶柄长3-36cm,被柔毛,基部有短鞘;三出复叶,有时1-2或全部为单叶,中央小叶较大,柄长1-6.5cm,小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4-11cm,宽3-10cm,不分裂或3-5浅裂,边缘有粗锯齿,两面被疏糙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2浅裂或不裂,边缘具粗锯齿。花葶直立,疏被柔毛;聚伞花序,二至二回分枝,有较多的花,偶不分枝,有3朵花;苞片3,轮生,叶状,稍不等大,柄长0.5-6cm;花梗长3-10cm,被柔毛;花两性;萼片5,花瓣状,紫红色,倒卵形,长2-3cm,宽1.3-3cm,外面被短柔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约为萼片长的1/4,花药黄色;心皮甚多,生于球形花托上,有长柄,被短柔毛。聚合果球形,直径约1.5cm;瘦果密被绵毛。花期7-9月,果期9-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功能

本品具有利湿、解毒、杀虫、消肿的功效。

主治

主治痢疾,泄泻,黄疸,疟疾,蛔虫病,疮疖痈肿,瘰疬,跌打损伤。

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打破碗花花鲜汁体外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

医家论述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牙痛。

2.《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排脓生肌,消肿散瘀,消食化积,截疟,杀虫。治顽癣,秃疮,疔疮痈肿,无名肿毒,疟疾,痢疾,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跌打损伤。

3.《四川常用中草药》:治瘰疬疮毒。

4.《贵州民间方药集》:治水泻,腰痛,腹痛,脚转筋。

5.《福建药物志》:主治蜂螫伤,癣。

6.《湖北中草药志》:用于火眼,虫牙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肝炎,蛔虫病,钩虫病,蛇咬伤。

7.《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主治子宫炎、胃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