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叶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斑叶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斑叶兰,中药材。为兰科植物大斑叶兰、小斑叶兰、大花斑兰或绒叶斑叶兰的全草。具有补肾益气,清热解毒风热功效。主治肺痨咳嗽,咯血,头晕乏力,神经衰弱,阳痿,跌打损伤,骨节疼痛,咽喉肿痛,乳痈,疮疖,瘰疬,毒蛇咬伤。

别名

九层盖、野洋参、小将军、金边莲、银耳环

性味归经

甘,辛,平。

化学成分

大斑叶兰全草含黄酮苷成分: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3-[(6-O-脱氧-α-L-吡喃甘露糖苷)-β-D葡萄糖基〕]氧化-5,7-二羟基-8-[(4-羟基-3,5-二甲苯基)甲基]-2-(3,4-二羟基苯基)-4H-1-苯并吡喃基-4-酮。斑叶兰属植物含脂肪类葡萄糖苷成分:3-(S)-3-β-D-吡喃葡萄糖基-丁内酯,3-(S)3-β-D-吡喃葡萄糖基-4羟丁酸。

形态特征

1.大斑叶兰:多年生草本。高15-35cm。根茎匍匐,肉质。茎直立,被长柔毛。叶4-6枚,互生于茎下部,有叶柄;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上面绿色,具黄白色精致的斑纹;总状花序具花5-20余朵,疏生,花序轴被长柔毛;苞片卵状披针形;花偏向一侧,白色或微带红色;花瓣卵状倒披针形,唇瓣与萼片等长,先端具长圆状披针形的长喙;蕊柱长约为萼片的3/5。蒴果。花期8-9月。2.小斑叶兰:较大斑叶兰小;叶3-7枚;花白色或黄白色,萼片三角状卵形;花瓣倒披针形,唇瓣先端长喙狭而弯曲。3.大花斑叶兰:茎高5-10cm。叶片卵表,上暗蓝绿色,背面带红色。花序有花2-8朵,花呈长筒状;唇瓣比萼片短,白色带黄色,蕊喙臂和花药十分长而细。4.绒叶斑叶兰:茎高8-16cm。叶片卵形,长2-3cm,边缘波状,上面暗紫色并为天鹅绒状,中肋白色或黄白色,下面淡红色或稍带粉红色。唇瓣凹陷呈囊状;蕊喙分裂成条状的2枚裂片。

分布区域

1.大斑叶兰: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及西藏。2.小斑叶兰:广布于全国各地。3.大花斑叶兰: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4.绒叶斑叶兰:分布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台湾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补肾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

主治

肺痨咳嗽,咯血,头晕乏力,神经衰弱,阳痿,跌打损伤,骨节疼痛,咽喉肿痛,乳痈,疮疖,瘰疬,毒蛇咬伤。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大斑叶兰全草中的成分能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延长戊巴比妥的睡眠时间,拮抗印防已毒素诱导的惊厥。

2.保肝作用:大斑叶兰全草中的3(S)-3-β-D吡喃葡萄糖基-丁内酯等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医家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根可补虚,叶可止痛。治骨节疼痛,肾气虚弱。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凉解毒,消炎退肿。治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肺病咳嗽,气管炎。

3.《西藏常用中草药》:软坚散结,消瘰疬。主治淋巴结核。

4.《湖南药物志》:清肺止咳。治肺痨咳嗽,尿血。

5.《广西本草选编》:补肾益气,活络,止痛。治头目眩晕,四肢乏力,神经衰弱,阳痿。

6.《全国中草药汇编》:润肺止咳,清热凉血。主治咯血,百日咳,食欲不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