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白皮,中药材。为楝科香椿属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Roem.的树皮或根皮。具有清热燥湿,止血,杀虫的功效。主治泄泻,痢疾,吐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风便血,崩漏,带下,蝈虫病,丝虫病,疮疥癣癞。
别名
香椿皮、椿皮、春颠皮、椿、猪椿、红椿、大红椿树
性味归经
苦、涩,微寒;归大肠、胃经。
化学成分
根含川楝素、甾醇、鞣质。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16m。树皮暗褐色,成片状剥落,小枝有时具柔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5-50cm,有特殊气味;叶柄红色,基部肥大;小叶8-10对,小叶柄长5-10mm;叶片长圆形至披针状长圆形,长8-15cm,宽2-4cm,先端尖,基部偏斜,圆或阔楔形,全缘或有疏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色淡,叶脉或脉间有长束毛。花小,两性,圆锥花序顶生;花芳香;花萼短小,5裂;花瓣5,白色,卵状椭圆形;退化雄蕊5,与5枚发育雄蕊互生;子房上位,5室,花盘远较子房为短。蒴果椭圆形或卵圆形,长约2.5cm,先端开裂为5瓣。种子椭圆形,一端有翅。花期5-6月,果期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藏、台湾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燥湿、止血、杀虫的功效。
主治
主要用于泄泻,痢疾,吐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风便血,崩漏,带下,蝈虫病,丝虫病,疮疥癣癞。
药理作用
对离体肠管的双向调节作用:椿白皮对家兔离体肠管收缩作用的影响与椿白皮的剂量有关。含钙状态下,当椿白皮的浓度≤0.29g/L时,肠管的收缩随剂量增加而减弱;当椿白皮的浓度>0.29g/L时,肠管的收缩又逐渐增强至原来水平。无钙状态下,家兔离体肠管的收缩随樁白皮剂量增加而减弱直至完全消失,此时,往椿白皮溶液中加入氯化钙,肠管的收缩又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医家论述
1.朱丹溪:椿根白皮,性凉而能涩血。凡湿热为病,泻痢浊带精滑梦遗诸证,无不用之,有燥下湿及去肺胃陈療之功,治泄泻,有除湿实肠之力。但痢疾滞气未尽者,不可遽用。宜入丸散,亦可煎服,不见有害。(引自《纲目》)
2.《本草纲目》:椿皮色赤而香,樗皮色白而臭,多服微利人。盖棒皮人血分而性涩,樗皮入气分而性利,不可不辨。其主治之功虽同,而涩利之效则异,正如茯苓、芍药,赤、白颇殊也。凡血分受病不足者,宜用棒皮;气分受病有郁者,宜用樗皮,此心得之微也。
3.《本草汇言》:香椿,杀蛔虫、解蛊毒、止疳痢之药也。陈氏方云,此药甘香,温涩而燥。甘香能骤发新邪(谓发疮疥、风痍及疝气、脚气之类),涩燥能收敛陈气(谓除蛔虫、蛊毒、疳痢、胃噎、奔豚之类)。故孟氏方治妇人血崩或产后血行不止,并平常月信来多,及赤白带下,取椿根煎汁服即止,则其性之止涩可知矣。
14.《本草求原》:椿根气平,色赤而香,樗根气寒,色白而臭,二者皆苦能燥湿泻热,涩能收阴实肠,治湿热为病,泻利浊带、精滑梦遗、便数诸证,燥痰湿,去疳虫。但椿涩胜,久痢血伤者宜之;樗苦胜,暴痢气滞者宜之,按古方治带浊、下痢血痢都是用椿皮者多,而樗皮少用。其功专在于燥以达阳,涩以收阴,使阳不陷于阴中,而诸证自除。凡患湿热,必病于血,正不以入气入血区分也。故肠风下血,有用臭椿皮同苍术、枳壳治者,此可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