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常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土常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土常山,中药材。为虎耳草科绣球属植物蜡莲绣球HydrangeastrigosaRehd.及伞形绣球HydrangeachinensisMaxim.的根。蜡莲绣球,分布于我国陕西(洋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和湖南。伞形绣球,分布于我国台湾(台北、宜兰)、福建西北部、浙江东北部至西北部、安徽(黄山、金寨),江西大部分地区、湖南西北部至西南部、广西东南部、东北部至北部和西北部。具有截疟,消食,清热解毒,祛痰散结之功效。主治疟疾,食积腹胀,咽喉肿痛,皮肤癣癞,疮疖肿毒,瘿瘤。

别名

大叶土常山、大叶老鼠竹、硬毛绣球、癞疠树、白常山、白花常山、鸡跨裤

性味归经

辛、酸,凉。入脾经。

形态特征

1.蜡莲绣球,为灌木,高1~3米;小枝圆柱形或微具四钝棱,灰褐色,密被糙伏毛,无皮孔,老后色较淡,树皮常呈薄片状剥落。叶纸质,长圆形、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倒披针形,长8~28厘米,宽2~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钝或圆形,边缘有具硬尖头的小齿或小锯齿,干后上面黑褐色,被稀疏糙伏毛或近无毛,下面灰棕色,新鲜时有时呈淡紫红色或淡红色,密被灰棕色颗粒状腺体和灰白色糙伏毛,脉上的毛更密;中脉粗壮,上面平坦,下面隆起,侧脉7~10对,弯拱,沿边缘长延伸,上面平坦,下面凸起,小脉网状,下面微凸;叶柄长1~7厘米,被糙伏毛。伞房状聚伞花序大,直径达28厘米,顶端稍拱,分枝扩展,密被灰白色糙伏毛;不育花萼片4~5,阔卵形、阔椭圆形或近圆形,结果时长1.3~2.7厘米,宽1.1~2.5厘米,先端钝头渐尖或近截平,基部具爪,边全缘或具数齿,白色或淡紫红色;孕性花淡紫红色,萼筒钟状,长约2毫米,萼齿三角形,长约0.5毫米;花瓣长卵形,长2~2.5毫米,初时顶端稍连合,后分离,早落;雄蕊不等长,较长的长约6毫米,较短的长约3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0.5毫米;子房下位,花柱2,结果时长约2毫米,近棒状,直立或外弯。蒴果坛状,不连花柱长和宽3~3.5毫米,顶端截平,基部圆;种子褐色,阔椭圆形,翅长0.35~0.5毫米,具纵脉纹,两端各具长0.2~0.25毫米的翅,先端的翅宽而扁平,基部的收狭呈短柄状。花期7~8月,果期11~12月。2.伞形绣球,别名中国绣球,为灌木,高0.5~2米;一年生或二年生小枝红褐色或褐色,初时被短柔毛,后渐变无毛,老后树皮呈薄片状剥落。叶薄纸质至纸质,长圆形或狭椭圆形,有时近倒披针形,长6~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具尾状尖头或短尖头,基部楔形,边缘近中部以上具疏钝齿或小齿,两面被疏短柔毛或仅脉上被毛,下面脉腋间常有髯毛;侧脉6~7对,纤细,弯拱,下面稍凸起,小脉稀疏网状,下面较明显;叶柄长0.5~2厘米,被短柔毛。伞形状或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长和宽3~7厘米,结果时直径10~14厘米,顶端截平或微拱;分枝5或3,如分枝5,其长短,粗细相若,被短柔毛;不育花萼片3~4,椭圆形、卵圆形、倒卵形或扁圆形,结果时长1.1~3厘米,宽1~3厘米,全缘或具数小齿;孕性花萼筒杯状,长约1毫米,宽约1.5毫米,萼齿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长0.5~2毫米;花瓣黄色,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3~3.5毫米,先端略尖,基部具短爪;雄蕊10~11枚,近等长,盛开时长3~4.5毫米,花蕾时不内折;子房近半下位,花柱3~4,结果时长1~2毫米,直立或稍扩展,柱头通常增大呈半环状。蒴果卵球形,不连花柱长3.5~5毫米,宽3~3.5毫米,顶端突出部分长2~2.5毫米,稍长于萼筒;种子淡褐色,椭圆形、卵形或近圆形,长0.5~1毫米,宽0.4~0.5毫米,略扁,无翅,具网状脉纹。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1.蜡莲绣球,分布于我国陕西(洋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和湖南。2.伞形绣球,分布于我国台湾(台北、宜兰)、福建西北部、浙江东北部至西北部、安徽(黄山、金寨),江西大部分地区、湖南西北部至西南部、广西东南部、东北部至北部和西北部。

功能

本品具有截疟、消食、清热解毒、祛痰散结的功效。

主治

疟疾,食积腹胀,咽喉肿痛,皮肤癣癞,疮疖肿毒,瘿瘤。

药理作用

抗癌作用。

医家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截疟退热,消积和中。主治疟疾,食积不化,胸腹胀满。”

2.《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涌吐痰涎。用于咽喉肿痛。”

3.《浙江药用植物志》:“祛痰。治颈项瘿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