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蕨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肾蕨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肾蕨,中药材。为肾蕨科植物肾蕨Nephrolepisauriculata(L.)Trimen的根茎、叶或全草。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止咳,消肿解毒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肺热咳嗽,黄疸,淋浊,小便涩痛,泄泻,痢疾,带下,疝气,乳痈,瘰疬,烫伤,刀伤,淋巴结炎,体癣,睾丸炎。

别名

蜈蚣草、圆羊齿、天鹅抱蛋、蕨薯、凤凰蛋、落地珍珠、马骝卵、凤凰草、圆蕨、凉水果、麻雀蛋、蜈蚣蕨、水槟榔、冰果草、蓖子草、梳篦草、凤凰卵、飞天蜈蚣、金鸡孵蛋、神仙对坐草、石黄皮、石上丸、凤凰蕨、石窝蛋、

性味归经

甘、淡、微涩,凉。归肝、肾、胃、小肠经。

形态特征

附生或土生。根状茎直立,被蓬松的淡棕色长钻形鳞片,下部有粗铁丝状的匍匐茎向四方横展,匍匐茎棕褐色,粗约1毫米,长达30厘米,不分枝,疏被鳞片,有纤细的褐棕色须根;匍匐茎上生有近圆形的块茎,直径1-1.5厘米,密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叶簇生,柄长6-11厘米,粗2-3毫米,暗褐色,略有光泽,上面有纵沟,下面圆形,密被淡棕色线形鳞片;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30-70厘米,宽3-5厘米,先端短尖,叶轴两侧被纤维状鳞片,一回羽状,羽状多数,约45-120对,互生,常密集而呈覆瓦状排列,披针形,中部的一般长约2厘米,宽6-7毫米,先端钝圆或有时为急尖头,基部心脏形,通常不对称,下侧为圆楔形或圆形,上侧为三角状耳形,几无柄,以关节着生于叶轴,叶缘有疏浅的钝锯齿,向基部的羽片渐短,常变为卵状三角形,长不及1厘米。叶脉明显,侧脉纤细,自主脉向上斜出,在下部分叉,小脉直达叶边附近,顶端具纺锤形水囊。叶坚草质或草质,干后棕绿色或褐棕色,光滑。孢子囊群成1行位于主脉两侧,肾形,少有为圆肾形或近圆形,长1.5毫米,宽不及1毫米,生于每组侧脉的上侧小脉顶端,位于从叶边至主脉的1/3处;囊群盖肾形,褐棕色,边缘色较淡,无毛。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止咳、消肿解毒的功效。

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肺热咳嗽,黄疸,淋浊,小便涩痛,泄泻,痢疾,带下,疝气,乳痈,瘰疬,烫伤,刀伤,淋巴结炎,体癣,睾丸炎。

医家论述

《福建药物志》:“主治睾丸炎,痢疾,肠炎,呕逆,中耳炎,痈,疔,多发性脓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