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芺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苦芺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苦芺,中药材。为菊科植物蒙山莴苣Lactucatatarica(L.)C.A.Mey.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暑热烦闷,漆疮,丹毒,痈肿,痔疮,外伤出血,跌打伤痛。

别名

钩芺、苦板、苦菜、败酱、败酱草

性味归经

苦,微寒。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分枝。叶互生;下部叶长圆形,灰绿色,基部收窄,半抱茎,羽状或倒向羽状深裂或浅裂,质厚,稍肉质;茎中部叶与下部叶同形,但披针形或狭披针形,不分裂,全缘;上部叶全缘,抱茎;有时全部叶全缘而不分裂。头状花序多数,有20个小花,在茎枝顶端排成开展圆锥状花序;舌状花紫色或淡紫色。瘦果长圆状条形,稍压扁或不扁,灰色至黑色,无边缘或有不明显的狭窄边缘,有5-7条纵肋,果颈渐窄,较长,灰白色,冠毛白色。

分布区域

东北、华北及西北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主治

暑热烦闷,漆疮,丹毒,痈肿,痔疮,外伤出血,跌打伤痛。

医家论述

1.《别录》:“主面目通身漆疮。”

2.《本草经集注》:“烧作灰以疗金疮甚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