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地胆根,中药材。为菊科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L.的根。具有清热,除湿,解毒的功效。主治中暑发热,头痛,牙痛,肾炎水肿,菌痢,肠炎,乳腺炎,月经不调,白带,痈肿。
性味归经
苦,寒。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状茎平卧或斜升;茎直立,粗壮,二歧分枚,茎枝被白色粗硬毛。单叶,大都为基生;叶片匙形、长圆状匙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8cm,宽达2-4cm,先端钝圆,基部渐狭,边缘有圆齿状锯齿,两面被白色长粗毛,下面沿脉及叶缘的毛较密;茎生叶少而小。头状花序约有小花4个;总苞片8枚;多数头状花序密集成复头状花序,被通常3枚、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1-1.5cm的叶状苞片所包围;花冠筒状,淡紫色;全为两性花,先端4裂,一边开裂。瘦果有棱,被白色柔毛,先端具长硬刺毛,冠毛1层,污白色;中上部细长,基部宽阔。花期7-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及云南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除湿、解毒的功效。
主治
中暑发热,头痛,牙痛,肾炎水肿,菌痢,肠炎,乳腺炎,月经不调,白带,痈肿。
医家论述
1.《本草求原》:“解暑热。治牙痛。”
2.《云南中草药》:“清热祛风,止咳除痰,止痢。主治感冒发热,虚热咳嗽,小儿咳嗽,百日咳,风湿痛。”
3.《广西本草选编》:“治月经不调,白带。”
4.《广西民族药简编》:“水煎服可绝育(壮);治腹泻、痢疾(瑶);捣烂用树叶包,煨热塞患牙治牙痛(壮)。”
5.《中国民族药志》:“主治头痛,头晕,鼻腔出血(傣族);主治风湿(基诺族);止咳,去心火。用于感冒咳嗽,发热心烦(苦聪人);主治流感,感冒,扁桃体炎,咳嗽,急性肾炎,肠炎,小儿口腔炎(苗族);治肠炎,腹泻,痢疾,湿热泄泻(瑶族)。”“治腹痛(崩龙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