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苋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观音苋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观音苋,中药材。为菊科植物观音苋Gynurabicolor(Roxb.)DC.的全草。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及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咳血,崩漏,外伤出血,痛经,痢疾,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溃疡久不收敛。

别名

木耳菜、血皮菜、水三七、血匹菜、紫青天、红番苋、红毛番、红苋菜、红菜、当归菜、红玉菜、紫背菜、红背三七、观音菜、叶下红、红背菜、红冬枫、红风菜

性味归经

辛、甘,凉。归肝经。

形态特征

观音苋,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全株带肉质。根粗壮。茎直立,多分枝,带紫色,有细棱,嫩茎被微毛,后变无毛。单叶互生。茎下部叶有柄,紫红色,上部叶几无柄;叶片椭圆形或卵形,长6-10cm,宽1.6-3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下延,边缘有粗锯齿,有时下部具1对浅裂片,上面绿色,被微毛,下面红紫色,无毛。头状花序直径1.5-2cm,在茎顶作伞房状疏散排列;总苞筒状;总苞片草质,2层,外层近条形,似小苞片状,长为内层的1/3-1/2,内层条形,边缘膜质;全为两性管状花,花冠黄色;花药基端钝,先端有附片;花柱分枝,具长钻形有毛的附属器。瘦果长圆形,扁,有纵线条,被微毛;冠毛白色,绢毛状。花期10-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及云南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的功效。

主治

用于咳血,崩漏,外伤出血,痛经,痢疾,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溃疡久不收敛。

医家论述

《浙江药用植物志》:“凉血,止血,调经,敛疮。主治咳血,外伤出血,痛经,溃疡久不敛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