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芒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芒,中药材。为禾本科芒属植物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以根状茎、茎、花序、幼茎入药。芒根:止咳,利尿,止渴,活血。主治咳嗽,小便不利,热病口渴,干血痨,带下。芒茎:清热利尿,解毒,散血。主治小便不利,虫兽咬伤。芒花:活血通经。主治月经不调,闭经,产后恶露不净,半身不遂。芒气笋子:调气,补肾,生津。主治妊娠呕吐,精枯阳痿。

别名

大巴尔生、马二杆、笆茅、芒根、芒茎、芒花、芒气笋子

性味归经

甘,平。

化学成分

芒茎:

茎含三酰甘油,酚酸,甾醇酯,游离甾醇,游离脂肪酸,蜡,n-石蜡,糖醇,单糖,双糖及多糖。

芒花:

花穗含黄酮糖苷:洋李苷和芒花苷等。

形态特征

宿根多年生草本。高1-2m。无毛或在花序以下疏具柔毛。叶鞘均长于节间,除鞘口有长柔毛外,余均无毛;叶舌钝圆,长1-2mm,先端具纤毛;叶片线形,长20-50cm,宽6-10mm,无毛,或下面疏具柔毛并被白粉。圆锥花序扇形,长15-40cm,分枝较强壮而直立,每节具1短柄和1长柄小穗;穗轴节间长4-8mm,无毛;短柄长1.5-2(-3)mm,长柄向外开展,长4-6mm;小穗披针形,长4.5-5mm,基盘具白色至黄褐色之丝状毛;第一颖先端渐尖,具2脊,背部全部无毛,具3脉,第二颖舟形,先端渐尖,背部无毛,边缘具小纤毛;第一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第二外稃较狭,在先端1/3处以上具2齿,齿间具1芒,芒长8-10mm,膝曲,芒柱稍扭曲,内稃微小,先端不规则地齿裂。花、果期7-11月。

分布区域

广布南北各地。

功能

本品具有芒根:止咳、利尿、止渴、活血芒茎:清热利尿、解毒、散血芒花:活血通经芒气笋子:调气、补肾、生津的功效。

主治

芒根:咳嗽,小便不利,热病口渴,干血痨,带下。

芒茎:小便不利,虫兽咬伤。

芒花:月经不调,闭经,产后恶露不净,半身不遂。

芒气笋子:妊娠呕吐,精枯阳痿。

药理作用

芒花: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芭芒花穗水提取物对小鼠IgE形成具有抑制作用,成分MSIS(一种不可透析成分,相对分子质量>50000D)对IgE形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MSIS腹腔注射或鼻腔内给药,对注射二硝基苯基,卵清蛋白抗原引起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反应均有抑制作用。

医家论述

芒根:

1.《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淋症,女子带症。”

2.《国药提要》:“为利尿、止渴剂。”

3.《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小便不利,热病口渴。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通气血,治妇女干病。”

芒茎:

1.《本草拾遗》:“主治人、畜为虎、狼等伤,恐毒入肉者。取茎杂葛根浓煮服之,亦取汁。”

2.《纲目》:“煮汁服,散血。”

3.《动植物民间药》:“利尿,解热,解毒。治风邪。”

芒花:

1.《草木便方》:“治产后恶露胀,月闭血竭,去瘀。”

2.《全国中草药汇编》:“活血通经。主治月经不调,半身不遂。”

芒气笋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调气,补肾,生津。主治妊娠呕吐,精枯阳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