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疯树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麻疯树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麻疯树,中药材。为大戟科麻疯树属植物麻疯树 Jatropha curcas L.的树皮、叶。具有散瘀消肿,止血止痛,敛疮,杀虫的功效。主治跌打瘀肿,骨折疼痛,关节挫伤,创伤出血,麻风,湿疹,下肢溃疡,疥疮,脚癣。

别名

桐子树、小桐子、宾麻、膏桐、水漆、青桐木、臭油桐、吗洪罕、亮桐

性味归经

苦、涩,凉。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无毛或近无毛,有乳汁。枝粗壮,圆柱形,具凸起叶痕,幼枝绿色。单叶互生;叶柄长6-18cm;叶片纸质,近圆形至卵圆形,长宽略相等,6-19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心形,全缘或3-5浅裂,幼时下面脉上被毛,掌状脉5-7条,末端达边缘。花单性同株。二歧聚伞花序伞房状,腋生,长5-12cm;总花梗长,中部以上具分枝;苞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8mm;花小,黄绿色,直径7-8mm;雄花花梗短,萼片5,倒卵状长圆形,基部稍连合,长约4mm,大小略不等,花瓣5,长圆形,下部连合,长约6mm,淡绿色,里面被绒毛,外弯,花盘腺体5枚,雄蕊10,二轮,外轮5枚分离,内轮花丝下部合生,花药线状长圆形,长约1.5mm;雌花花后花梗延长,萼片5,长圆形,长约6.5mm,先端急尖,其中2枚稍狭,分离,花瓣5,长圆形,长约5mm,淡绿色,分离,腺体5,子房卵圆形,3室,花柱3,箭形,柱头2裂。蒴果近球形,直径2.5-3cm黄色,初为肉质,后变干燥,成熟时裂为3个2瓣裂的分果爿;种子长圆形,长1.6-2cm,平滑,干时黑色。花期5-8月,果期8-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散瘀消肿、止血止痛、敛疮、杀虫的功效。

主治

跌打瘀肿,骨折疼痛,关节挫伤,创伤出血,麻风,湿疹,下肢溃疡,疥疮,脚癣。

药理作用

1.抗微生物作用:麻疯树树液抑制葡萄球菌、芽胞杆菌、微球菌生长,抑制蝈虫、美洲钩虫孵化,也抑制蚊虫幼体生长,表现出抗疟作用。麻疯树树枝水提液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诱导的细胞病变,且对细胞毒性较小。

2.其他作用:麻疯树树液减少人血液凝血时间,但稀释的树液却延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活酶实验也显示树液中含有促凝和抗凝两种物质。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含有促凝物质,而丁醇部分含有抗凝物质。麻疯树稀释树液单次局部用药或低浓度稀释液多次用药,对雄性小鼠皮肤外科伤口有治疗作用。麻疯树树液中的成分抑制人补体经典途径,促进人T细胞增殖。麻疯树根粉局部涂药对小鼠TPA诱导的耳部炎症有抑制作用,甲醇提取物口服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或甲醛诱导的足肿胀、松节油诱导的炎性渗出和棉球肉芽肿。

医家论述

1.《广西中草药》:“散瘀消肿,止血,止痛,杀虫止痒。主治跌打瘀肿,创伤出血,皮肤瘙痒,湿疹。”

2.《广西本草选编》:“主治烧烫伤。”

3.《云南中草药》:“止血消炎。主治高血压,支气管哮喘,骨折,跌打损伤,疥癣顽疮,脚癣。”

4.《全国中草药汇编》:“外用洽麻风,癞痢头,慢性溃疡,关节挫伤,阴道滴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