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疙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蛇疙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蛇疙瘩,中药材。为虎耳草科鬼灯檠属植物羽叶鬼灯檠RodgersiapinnataFranch.的根状茎。植物羽叶鬼灯檠,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具有消炎止痢,调经止痛,止血之功效。主治肠炎,菌痢,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疼痛,骨折,跌打瘀血肿痛。

别名

红姜、野黄姜、岩陀、毛头寒、半边伞、紫姜、大红袍、岩七、红升麻

性味归经

苦、微甘、涩,平。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达1.5米。根状茎粗大,坚硬,斜生或近横生,有棕褐色鳞片。茎直立,带紫色。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有长柄,上部叶柄渐短;小叶3-7片。对生,茎下部叶的侧生小叶常密集成轮生状,小叶片纸质,倒卵披针形或长倒卵形。长11-8厘米,宽5-11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两面被粗毛,尤以背面脉上最多,叶轴被粗毛。夏季开黄白色花,圆锥花序顶生,长达30厘米,花芳香;花萼5片,卵圆至长圆形,外微黄,内白色,无花瓣;雄蕊10个,比萼片稍长;心皮2个,基部合生。蒴果。2心皮先端有外弯短喙。种子细小。

分布区域

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

功能

本品具有消炎止痢、调经止痛、止血的功效。

主治

肠炎,菌痢,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疼痛,骨折,跌打瘀血肿痛。

医家论述

1.《贵州草药》:“行气,活血调经,止痛。治痨伤咳嗽,劳伤疼痛,跌打疼痛,月经不调。”

2.《云南中草药》:“通经活血,消食止泻。治骨折,风湿痛,消化不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