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尾摇,中药材。为紫草科植物大尾摇HeliotropiumindicumL.的全草或根。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主治肺炎,脓胸,咽痛,口腔糜烂,膀胱结石,痈肿。
别名
鱿鱼草、斑草、猫尾草、象鼻癀、象鼻草、墨鱼须草、大狗尾、象鼻花、天芥菜、狗尾虫、四角苏、勾头蛇、臭柠檬
性味归经
苦,平。
化学成分
1.大尾摇含生物碱:大尾摇碱,乙酰大尾摇碱,大尾摇宁碱,N-氧化大尾摇碱,刺凌德草碱,仰卧天芥菜,欧天芥菜碱,天芥菜碱,毛果天芥菜碱,N-氧化毛果天芥菜碱。
2.种子油三酰甘油及氰类脂中均含C16、C18脂肪酸,氰类脂中C16、C18脂肪酸与3,3-二羟甲基丙烯腈形成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5-60cm。根圆柱形,干时黄褐色。茎直立、粗壮,多分枝,被糙伏毛。叶互生,稀近对生;叶柄长2-5cm;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10cm,宽2-4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截形,下延至叶柄,边缘稍有锯齿或略呈波状,两面疏生短糙毛。蝎尾状聚伞花序,长5-20cm,细长弯曲,单一,不分枝,顶生或与叶对生,无苞片;花小密集,呈2列排列于花序轴的一侧;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被糙伏毛;花冠浅蓝色或蓝紫色,稀白色,高脚碟状,长3-5mm,先端5浅裂,裂片近圆形扩展,喉部光滑,无附属物;雄蕊5,内藏,着生于花冠筒基部;子房小,花柱与柱头极短,柱头阔圆锥体形,先端平截。核果卵形,长4-5mm,有纵肋,2深裂,每裂瓣分成2枚各具单颗种子的分核。花期4-7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
主治
肺炎,脓胸,咽痛,口腔糜烂,膀胱结石,痈肿。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叶的提取物对小鼠Schwartz白血病(腹水型),其有延长寿命的抗癌作用。从大尾摇分离的活性成分为大尾摇碱及大尾摇碱N-氧化物。大尾摇碱对小鼠白血病P388有抗癌作用,但作用不如本品的N-氧化物。给白血病P388小鼠腹腔内连续注射大尾摇碱N-氧化物50-800mg/kg,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口服和皮下注射无效;对黑色素瘤B16也有效。本品用于临床治疗癌和白血病。
2.平滑肌作用:根的水提取液对离体兔十二指肠可提高其张力,但对离体豚鼠回肠无明显作用;醇提取物则均为抑制;对离体大鼠子宫两者均有显著的兴奋作用。水提取液及醇提取液均有催产素样作用。
3.其他作用:根的水提取液给麻醉猫静脉注射可降低血压,伴有呼吸兴奋;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醇提取物则均无作用。犬静脉注射大尾摇碱N-氧化物1500mg/kg,可使心率增加,左室末期舒张压和心输量降低,肺血管阻力稍降低,而全身血管阻力稍有增加。从大尾摇种子中分离得到的天芥菜碱具有神经节阻滞作用,但未发现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活性或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不缩短戊巴比妥钠所致的小鼠睡眠时间。
医家论述
1.《广西本草选编》:“清热解毒,排脓消肿。”
2.《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主治肺炎,肺脓肿,脓胸,腹泻,痢疾,睾丸炎,白喉,口腔糜烂,痈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