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嘴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罐嘴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罐嘴菜,中药材。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堇菜ViolaverecundaA.Gray的全草。分布于广东、四川、贵州等省。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止血之功效。用于肺热咯血,扁桃体炎,眼结膜炎,腹泻;外用治疮疖肿毒,外伤出血,蝮蛇咬伤。

别名

地黄瓜、水白地黄瓜、白花蚶壳草、小犁头草

性味归经

微苦,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20厘米。根状茎短粗,长1.5-2厘米,粗约5毫米,斜生或垂直,节间缩短,节较密,密生多条须根。地上茎通常数条丛生,稀单一,直立或斜升,平滑无毛。基生叶叶片宽心形、卵状心形或肾形,长1.5-3厘米(包括垂片),宽1.5-3.5厘米,先端圆或微尖,基部宽心形,两侧垂片平展,边缘具向内弯的浅波状圆齿,两面近无毛;茎生叶少,疏列,与基生叶相似,但基部的弯缺较深,幼叶的垂片常卷折;叶柄长1.5-7厘米,基生叶之柄较长具翅,茎生叶之柄较短具极狭的翅;基生叶的托叶褐色,下部与叶柄合生,上部离生呈狭披针形,长5-10毫米,先端渐尖,边缘疏生细齿,茎生叶的托叶离生,绿色,卵状披针形或匙形,长6-12毫米,通常全缘,稀具细齿。花小,白色或淡紫色,生于茎生叶的叶腋,具细弱的花梗;花梗远长于叶片,中部以上有2枚近于对生的线形小苞片;萼片卵状披针形,长4-5毫米,先端尖,基部附属物短,末端平截具浅齿,边缘狭膜质;上方花瓣长倒卵形,长约9毫米,宽约2毫米,侧方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约1厘米,宽约2.5毫米,上部较宽,下部变狭,里面基部有短须毛,下方花瓣连距长约1厘米,先端微凹,下部有深紫色条纹;距呈浅囊状,长1.5-2毫米;雄蕊的花药长约1.7毫米,药隔顶端附属物长约1.5毫米,下方雄蕊的背部具短距;距呈三角形,长约1毫米,粗约1.5毫米,末端钝圆;子房无毛,花柱棍棒状,基部细且明显向前膝曲,向上渐增粗,柱头2裂,裂片稍肥厚而直立,中央部分稍隆起,前方位于2裂片间的基部有斜升的短喙,喙端具圆形的柱头孔。蒴果长圆形或椭圆形,长约8毫米,先端尖,无毛。种子卵球形,淡黄色,长约1.5毫米,直径约1毫米,基部具狭翅状附属物。花果期5-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四川、贵州等省。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止血的功效。

主治

用于肺热咯血,扁桃体炎,眼结膜炎,腹泻;外用治疮疖肿毒,外伤出血,蝮蛇咬伤。

药理作用

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作用。其不仅对多种致病菌具有抑杀作用,而且具有强的抗HIV-1病毒活性作用。

医家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止咳,止血。用于肺热咯血,扁桃体炎,眼结膜炎,腹泻;外用治疮疖肿毒,外伤出血,蝮蛇咬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