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麋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麋肉,中药材。为鹿科动物糜鹿(ElaphurusdavidianusMilne-Edwards)的肉。每年两次换角,夏角6-7月生长,11-12月脱落,此后生出1对冬角,翌年3月后落角。味甘,性温,无毒。归脾、肾经。具有补中气、益肾精、强筋骨、调血脉的功效。主治虚劳不足、腰脚软弱、产后风虚等病证。

性味归经

甘,温。脾、肾经。

形态特征

麋鹿,属于麋与驯鹿之间,大小和欧洲的赤鹿相近,体长约2m,高约1m余。雄者重约200kg,雌者约100kg。尾长约70cm。头似马而非马,角似鹿而非鹿,身似驴而非驴,蹄似牛而非牛,故曰“四不象”。雄者具角,雌者无。角的主枝叉分为前后2枝,前枝再分歧成二叉,后枝长而直,不再分叉。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侧蹄显著。毛色淡褐,背部稍浓,腹部较浅,鼻孔上方有一白色斜纹。冬季毛长而蓬,显棕赤色,幼兽有白色斑点,生后3月始消失。

功能

本品具有补中气、益肾精、强筋骨、调血脉的功效。

主治

虚劳不足,腰脚软弱,产后风虚等病证。

推荐阅读